甘肃庆阳西峰区:生态画卷徐徐展 幸福底色日日新
甘肃庆阳西峰区:生态画卷徐徐展 幸福底色日日新
甘肃庆阳西峰区:生态画卷徐徐展 幸福底色日日新央广网兰州6月29日消息(记者李红军 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刘新艳)从城市园林绿化的(de)精雕细琢,到口袋公园的见缝插绿,再到农村植树(zhíshù)造绿的全域推进……近年来,坐落于董志塬怀抱(huáibào)的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坚持“生态优先 保护第一”理念,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、环境保护与治理,一幅绿水青山的生态新画卷徐徐展开(zhǎnkāi),百姓也切实享受到了(le)“生态福利”。
风景优美的西峰区北湖公园(gōngyuán)(央广网发 盘小美 摄)
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曾是全区1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,山秃土瘠(shāntūtǔjí)、基础设施薄弱。近年来,这里实施荒山绿化、固土护坡工程,筑起守护村庄的“绿色(lǜsè)长城(chángchéng)”。
经过(jīngguò)多年持续奋斗,曾经的“穷山沟”变身为“绿富美”,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(lǚyóu)“打卡地”。
“以前,这儿山光秃秃的,家家都(dōu)住的土窑洞。林造好以后,春天山花烂漫,夏天青山环绕。”村民毛腾杰说,如今,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,出行道路(dàolù)平坦通畅,生活越来越幸福(xìngfú)。
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(máosìcūn)居民点栽植的红花槐(央广网发 刘新艳(liúxīnyàn) 摄)
村民苟娟妮曾在外打工,五年(wǔnián)前返乡时,她惊喜地发现村里景点增多,环境愈发优美(yōuměi),游客纷至沓来。于是,她果断回村开起(kāiqǐ)了农家乐。“村里变化挺大的,路边栽着红花槐(huái),家家门前种着花,空气很新鲜,住在这(zhè)心情也很舒畅。”苟娟妮满脸笑意,在家门口实现了赏景与增收两不误。
巴家咀水库是西峰区主要(zhǔyào)的饮用水源地,位于水库周边的后官寨镇赵咀、东坪、路堡等村子坚持以“植绿”为笔,年复一年植树造林。“以前山上连根草都没有(méiyǒu),羊都没有啥吃。荒山治理、退耕还林以后,漫山遍野的绿色(lǜsè)植被不仅起到(qǐdào)涵养水源、净化水质的作用,还有效抑制了(le)水土流失。”西峰区后官寨镇赵咀村村民赵生孝说。
西峰区巴家咀水库区(央广网发(wǎngfā) 盘小美 摄)
近五年,西峰区积极(jījí)谋划、争取、落实(luòshí)林草项目50个(gè),资金3740万元,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2.8万亩,绿化乡村道路377公里。
“今后,将对造林空间进行全面评估,积极向(xiàng)上争取‘双重’及林草(jílíncǎo)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,实施整流域推进工程,林业发展逐步从(cóng)‘扩面(kuòmiàn)增量’向‘提质增效’转型。”西峰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贾永宏说。
如今,西峰区农村“林草湿”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50.51%,森林(sēnlín)覆盖率达到27.72%,广袤田野(tiányě)间,林地、草地、湿地交织成网(wǎng),涵养水源、净化空气、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持续增强。
西峰城区整洁清幽(qīngyōu)的小巷(央广网发 刘新艳 摄)
乡村生态焕发新活力(huólì),城区生态建设同样成绩斐然。
盛夏时节,骄阳似火。行走于西峰区北京大道、岐黄大道,两侧树木枝繁叶茂,层层叠叠的(de)(de)绿荫相互交织,构筑起天然的“绿色隧道”;沿着兰州(lánzhōu)路前行,一排排高杆月季竞相绽放,与道路景观相映成趣;黄昏时分,环境优美、湖(hú)水清澈的东郊湖、小西湖等公园绿地(lǜdì)更是人们漫步休憩、消暑纳凉的好去处……
西峰区岐黄大道(央广网发 西峰区融媒体中心(zhōngxīn)供图)
“现在的(de)西峰,既有现代都市的便捷,又保留着熟悉的烟火气。”市民马超在新疆工作(gōngzuò),每次回到西峰,都要在城区逛一逛,感受家乡的变化,他说:“满眼都是蓝天白云、绿树(lǜshù)红花,在公园走走,湖风(húfēng)一吹,浑身舒畅,小城越来越宜居了。”
生态环境是重要的民生福祉。近年来,西峰区(xīfēngqū)按照绿色、循环、低碳的可(kě)持续发展理念,立足自然环境、地理条件及规划建设实际,构建“四季常绿、三季有花、高中低相结合”的立体绿化格局,扮靓城市容颜(róngyán),提升宜居(yíjū)品质。
西峰区东郊湖(hú)一角(央广网发 刘新艳 摄)
同时,西峰区不断深挖城市发展潜力(fāzhǎnqiánlì),建成投用综合公园7个(gè),利用城区闲置、边角、零星空间建设各类游园、“口袋公园”48个,让市民“推窗见绿、出门入园”。聚力补植添绿、插花增绿,配建城市道路附属绿化131公里72.8公顷(gōngqǐng),逐步实现(shíxiàn)道路绿化连线成网(chéngwǎng)。
截至目前(mùqián),西峰建成区绿地面积1008.69公顷,绿化(lǜhuà)覆盖率达35.5%,人均绿地面积13.71平方米,城市公园(chéngshìgōngyuán)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0.84%。
从村落屋舍到阡陌纵横,目之所及皆是绿意(lǜyì)流淌的生态画卷。对西峰人(rén)而言,这不仅是视觉的盛宴,更是触手可及的幸福。
更多(duō)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(tóusù)平台”线上(xiànshàng)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(zhuǎnzǎi)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(de)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央广网兰州6月29日消息(记者李红军 通讯员(tōngxùnyuán)刘新艳)从城市园林绿化的(de)精雕细琢,到口袋公园的见缝插绿,再到农村植树(zhíshù)造绿的全域推进……近年来,坐落于董志塬怀抱(huáibào)的甘肃省庆阳市西峰区坚持“生态优先 保护第一”理念,持之以恒推进生态建设、环境保护与治理,一幅绿水青山的生态新画卷徐徐展开(zhǎnkāi),百姓也切实享受到了(le)“生态福利”。
风景优美的西峰区北湖公园(gōngyuán)(央广网发 盘小美 摄)
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曾是全区15个深度贫困村之一,山秃土瘠(shāntūtǔjí)、基础设施薄弱。近年来,这里实施荒山绿化、固土护坡工程,筑起守护村庄的“绿色(lǜsè)长城(chángchéng)”。
经过(jīngguò)多年持续奋斗,曾经的“穷山沟”变身为“绿富美”,成为远近闻名的乡村旅游(lǚyóu)“打卡地”。
“以前,这儿山光秃秃的,家家都(dōu)住的土窑洞。林造好以后,春天山花烂漫,夏天青山环绕。”村民毛腾杰说,如今,自来水通到家家户户,出行道路(dàolù)平坦通畅,生活越来越幸福(xìngfú)。
西峰区显胜乡毛寺村(máosìcūn)居民点栽植的红花槐(央广网发 刘新艳(liúxīnyàn) 摄)
村民苟娟妮曾在外打工,五年(wǔnián)前返乡时,她惊喜地发现村里景点增多,环境愈发优美(yōuměi),游客纷至沓来。于是,她果断回村开起(kāiqǐ)了农家乐。“村里变化挺大的,路边栽着红花槐(huái),家家门前种着花,空气很新鲜,住在这(zhè)心情也很舒畅。”苟娟妮满脸笑意,在家门口实现了赏景与增收两不误。
巴家咀水库是西峰区主要(zhǔyào)的饮用水源地,位于水库周边的后官寨镇赵咀、东坪、路堡等村子坚持以“植绿”为笔,年复一年植树造林。“以前山上连根草都没有(méiyǒu),羊都没有啥吃。荒山治理、退耕还林以后,漫山遍野的绿色(lǜsè)植被不仅起到(qǐdào)涵养水源、净化水质的作用,还有效抑制了(le)水土流失。”西峰区后官寨镇赵咀村村民赵生孝说。
西峰区巴家咀水库区(央广网发(wǎngfā) 盘小美 摄)
近五年,西峰区积极(jījí)谋划、争取、落实(luòshí)林草项目50个(gè),资金3740万元,完成造林绿化面积12.8万亩,绿化乡村道路377公里。
“今后,将对造林空间进行全面评估,积极向(xiàng)上争取‘双重’及林草(jílíncǎo)湿荒一体化保护修复项目,实施整流域推进工程,林业发展逐步从(cóng)‘扩面(kuòmiàn)增量’向‘提质增效’转型。”西峰区林业和草原局副局长贾永宏说。
如今,西峰区农村“林草湿”面积占总土地面积的50.51%,森林(sēnlín)覆盖率达到27.72%,广袤田野(tiányě)间,林地、草地、湿地交织成网(wǎng),涵养水源、净化空气、调节气候的生态功能持续增强。
西峰城区整洁清幽(qīngyōu)的小巷(央广网发 刘新艳 摄)
乡村生态焕发新活力(huólì),城区生态建设同样成绩斐然。
盛夏时节,骄阳似火。行走于西峰区北京大道、岐黄大道,两侧树木枝繁叶茂,层层叠叠的(de)(de)绿荫相互交织,构筑起天然的“绿色隧道”;沿着兰州(lánzhōu)路前行,一排排高杆月季竞相绽放,与道路景观相映成趣;黄昏时分,环境优美、湖(hú)水清澈的东郊湖、小西湖等公园绿地(lǜdì)更是人们漫步休憩、消暑纳凉的好去处……
西峰区岐黄大道(央广网发 西峰区融媒体中心(zhōngxīn)供图)
“现在的(de)西峰,既有现代都市的便捷,又保留着熟悉的烟火气。”市民马超在新疆工作(gōngzuò),每次回到西峰,都要在城区逛一逛,感受家乡的变化,他说:“满眼都是蓝天白云、绿树(lǜshù)红花,在公园走走,湖风(húfēng)一吹,浑身舒畅,小城越来越宜居了。”
生态环境是重要的民生福祉。近年来,西峰区(xīfēngqū)按照绿色、循环、低碳的可(kě)持续发展理念,立足自然环境、地理条件及规划建设实际,构建“四季常绿、三季有花、高中低相结合”的立体绿化格局,扮靓城市容颜(róngyán),提升宜居(yíjū)品质。
西峰区东郊湖(hú)一角(央广网发 刘新艳 摄)
同时,西峰区不断深挖城市发展潜力(fāzhǎnqiánlì),建成投用综合公园7个(gè),利用城区闲置、边角、零星空间建设各类游园、“口袋公园”48个,让市民“推窗见绿、出门入园”。聚力补植添绿、插花增绿,配建城市道路附属绿化131公里72.8公顷(gōngqǐng),逐步实现(shíxiàn)道路绿化连线成网(chéngwǎng)。
截至目前(mùqián),西峰建成区绿地面积1008.69公顷,绿化(lǜhuà)覆盖率达35.5%,人均绿地面积13.71平方米,城市公园(chéngshìgōngyuán)绿地服务半径覆盖率80.84%。
从村落屋舍到阡陌纵横,目之所及皆是绿意(lǜyì)流淌的生态画卷。对西峰人(rén)而言,这不仅是视觉的盛宴,更是触手可及的幸福。
更多(duō)精彩资讯请在应用市场下载“央广网”客户端。欢迎提供新闻线索,24小时报料热线400-800-0088;消费者也可通过央广网“啄木鸟消费者投诉(tóusù)平台”线上(xiànshàng)投诉。版权声明:本文章版权归属央广网所有,未经授权不得转载(zhuǎnzǎi)。转载请联系:cnrbanquan@cnr.cn,不尊重原创的(de)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。







相关推荐
评论列表
暂无评论,快抢沙发吧~
你 发表评论:
欢迎